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前些日子,北京的胖子们坐不住了,因为有个瘦子不喜欢那片欢乐祥和的乐坛大好形势,他背着“愤怒青年”的恶名,把一盆盆凉水泼向媒体和金钱包装出来的星星,听惯了好话的人们开始反击、商榷、和稀泥、呼吁心平气和的辩证法…… 而我想提醒大家,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是,不但资金匮乏、机制不全,不但缺乏创新和独立风格,而且有奸商和败类在相互勾结着损害音乐的前途、群众的生活。唱片销量能说明什么?在“喜闻乐见”这四个字背后隐藏着什么?群众慕名购买而后束之高阁的唱片垃圾有多少张?音乐的确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但决不是为人民大众的腰包服务的,但有些人出于无知或缺乏远见,有些人则有意极尽其媚俗、麻醉之能事,还要污蔑群众尚未提高的鉴赏能力和尚未习惯的独立思考根本就不存在。 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层面上看,媚俗并不可耻,平庸也不可笑,但如果把媚俗当作很高尚的职业就太可笑了;如果是纸老虎还不让摸屁股就可怕了;如果抄袭Mazzy star、Buffle Tom、P.M.Dawn还自称原创就可真的可耻了;如果一个东北人学香港人说话就可怜了;如果假唱还不许人说就可卑了;如果翻唱腾格尔却在封套上躲躲闪闪、瞒天过海就可恶了……他做都做得,我还说不得么?我们能不愤怒吗? 有些被包养的乐评人、记者,如果主子的音乐平淡中庸,就捧他朴实亲切;如果食洋不化,就捧为孤独的先锋;如果干脆不会唱歌,就捧他特真诚特原初,至于港台歌星拙劣的模仿者,则更有成套的滥美之辞。他们是不愤怒的,除了被收买和与人为善的宋大成恶习两种可能外,他们还更有着无知和冷漠的本性。 不许人愤怒的一群中,也有被捧作“世界级乐队”的,假如真到了世界的音乐圈里,恐怕天天都会闹出人命。因为别处允许人愤怒,愤怒得无理自然会招致耻笑,愤怒得有理则爱乐者心花怒放。在这个充满可操作性、传媒丧失独立品格、各种道理满天飞舞的音乐圈里,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非好坏并没有什么公论,那么,致少不要让怀疑、批判、独立的声音彻底消失,至少该让不同的尺度公之于众吧? 所以,我要说我们应当继续愤怒,深入持久地愤怒下去,不依不饶地愤怒下去。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