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回首页 |
在比较文学、诗歌创作、文学批评,以及翻译的领域里,叶维廉教授都有突破性的贡献。 叶氏一九三七年生于广东中山,先后毕业于台大外文系,师大英语研究所,并获爱荷华大学美学硕士及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博士。 叶氏中英文著作丰富:他近年在学术上贡献最突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首推东西比较文学方法的提供与发明。从《东西比较文学模子的运用》(一九七四)开始,到《比较诗学》一书(一九八三),他根源性地质疑与结合西方新旧文学理论应用到中国文学研究上的可行性及危机!他通过“异同全识并用”的阐明,肯定中国古典美学特质,并通过中西文学模子的“互照互省”,试图寻求更合理的文学共同规律,来建立多方面的理论架构。在诗歌创作方面,叶氏早期与哑弦、洛夫等人从事新诗前卫思潮与技巧的推动,影响颇深。他的《中国现代小说的风貌》更是第一本探讨台湾现代小说美学理论基源的书。在翻译方面,一九七○年出版的 Modern Chinese Poetry 中有六家被收入美国大学常用教科书中; 一九九二年,他又把多年教授的三、四○代重要诗人译介(见其Lyricsfrom Shelters: Modern Chinese Poetry 1930-1950)。而他重溯中国古典美学根源所翻译的《王维》一卷,以及《中国古典诗文类举要》(Chinese Poetry: MojorModesand Genres)更匡正了西方翻译对中国美感经验的歪曲。在英译中 方面,他译的《荒原》以及论艾略特的文字,在六○年代的台湾颇受重视。此外,他又译介欧洲和拉丁美洲现代诗人的诗歌(见其《众树唱歌》),对诗歌视野和技巧的开拓,助益良多。 除学术研究外,叶教授亦是诲人不倦的良师。他一九六七年代任教于加大圣地雅谷校区,曾任比较文学系主任凡十年。一九七○与七四年,曾以客座身分返回母校台湾大学协助建立比较文学博士班。一九八○~八二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首席客座教授,协助建立比较文学研究所。约略同时,他数度被北京社会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大学邀请讲授比较文学、近代文学理论、现代文学、台湾文学,并协助北京大学发展比较文学。而北京方面相继出版了他的《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一卷及《中国诗学》一卷。一九八六年在清华大学讲授传释行为与中国诗学,深入浅出,论述了跨文化间的传意、释意课题。一九八六年后,他一口气推出了几册重要著作,包括诗集《三十年诗》、《留不住的航渡》、散文集《欧罗巴的芦笛》、《一个中国的海》、《寻索:艺术与人生》和论文集《历史·传释与美学》、《解读现代·后现代》及英文论集: Diffusionof Distances: Dialogu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ics。 一九九○年十月,辅仁大学第二届国际文学与宗教会议“诗与超越”并以叶氏为主题诗人作专题讨论。 |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