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回首页 |
骆一禾的《世界的血》是一部抒情史诗,诗人用他那辽阔的歌唱把生命升华到了天空、火焰和海水的透明和纯净之中。根据诗人自己的阐述,这部长诗介于人论宇宙的境地,又还不是宇宙本身的诗作,属主体诗歌,而不是背景诗歌。另外,他的诗歌形态在这里是抒情方式楔入完整长度的,它也由性灵本体论决定。 《世界的血》主要的主题是“生命”,诗人以为“太初有言”,“太初有道”,“太初有为”三境界的深处是“太初有生”,这是他的长诗的精神线索之一。另一线索与此相应,也就是他把“生命自身”看作是“生命结构”,从而也就是说,诗人所说的“生命”不是苍生一芥,而是深层构造的统摄和大全,因此个体的能力就不呈封闭状,这是“天才”的生命形态的本质。血、文化、世界也就并非隔绝了。全诗共分六章,以万灵合唱为始,以伟大生命为终,在哲学上是性灵本体论的。 《世界的血》层次如此:第一章:飞行(合唱)——万灵相抱具有同一价值。第二章:以手扶额(祭歌)——献出生命的仪式,以进入深层结构。第三章:世界之一,缘生生命(孤独动力)——人与世界形成抗态关系,脱离了大宇宙状态的悲剧形态,孤独成为基本的世界感受。第四章:曙光三女神(颂歌)——有本世纪的挽歌性质,根本在于这一点:如果有自然循环的观念存在,那么悲剧性就不完全了。希腊悲剧和史诗的区别,也在这里,悲剧趋于天启宗教和幻象,史诗趋于本体和自然。第五章:世界之二,本生生命(恐惧动力)——人在大宇宙状态中,小宇宙的封闭性转为大宇宙的开放共在,《新约》的拯救主题转为《旧药》的创化、衍生主题,生命状态在这里较为接近文化起源的精神。第六章:屋宇——伟大生命的现身,它的价值的诗化。契河夫在小说《草原》里写了一个走遍大草原的男孩儿叶果鲁什卡,当草原的行程终于结束的时候,小叶坐在舅父家门前的木头上,突然哭了出来。他想:“生活该怎样继续下去呢?”骆一禾说他的“艺术家”的能力,来源于和叶果鲁什卡同样的追问,同样的感情,同样的恐惧,以及同样的幻想。诗人把创作理解为“燃烧”:它意味着头脑的原则与生命的整体,思维与存在之间分裂的解脱,凝结为“一团火焰,一团情愫,一团不能忘怀的痛惜”,而艺术的思维正处于这种状态里。诗人认为,创作不是依循前定的艺术规则,使用某种艺术手法,而是使整个精神世界通明净化。在写作一首诗的活动中,诗化的首先是精神本身。也就是说,写作中的原料:语词、世界观、印象、情绪、自身经验、已有的技巧把握等等,都不是先决前定的,要在创作时的沉思渴望中充分活动,互相放射并予以熔铸。这时,沉思不是谛视自己的一种逻辑或一个结论,而是一种能力,当意识深层的原生质,最富创造力的瞬间闪耀时,它使其辉煌并把握它们最完美的状态。在沉思中,诗人所寻找的是永恒的活火:作为自然发展顶点和文化发展顶点的生命。 总之,在《世界的血》这部长诗里,我们看到,作者所体验的生命是个开放的系统,认为生命作为历程大于它的设想及占有者,生命大于“自我”。诗人鄙弃那种诗人的自大意识和大师的自命不凡,认为这里含有双重的毒素,它戕害了生命的滋长、壮大和完善。诗人不赞成对于自我极度自大造成的孤独的过度玩味,认为这种玩味正揭示了自我的装饰性风度。所有这一切,都给《世界的血》带来种种与众不同的深入思考与特色,并使它成为一部重要诗集。 |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