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回首页
蔡其矫诗歌鉴赏


作者:蓝天

  蔡其矫的诗向来的特点是,歌唱我们生活中的光明,但也严肃地正视生活中的落后、痛苦的现象。在50年代,他屡遭批评,原因是他对现实的这种清醒态度,是他在诗中表现的所谓“不健康”情调,是他大量采用的自由体形式。这种批评并不公正,诗的世界不应该是狭窄的,花园里不应该只是单调的热闹。60年代,蔡其矫的诗很少。打倒“四人帮”之后,他又重新焕发了创作的活力。诗集《祈求》是他写于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作品。在这里看到的依然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于艺术的不懈追求。
  《祈求》一诗写他对于社会发展变革的种种希望,希望以致于祈求,所表明的是诗人急切虔诚的心态。诗人祈求消除禁区,祈求丰富,祈求人间正义,最后三行使得诗的意蕴往上跳了一个层次,祈求不再祈求。这不只是艺术技巧问题,由此可以想象多年来诗人析求得多么苦。与此题目相仿佛的另一首诗《请求》,写得更有意思。诗人请求爱情给他勇气、果敢和明断,请求自由给他信心、审美和尊严,最后,在获得勇气和信心之后,恃人“把燃烧的挑衅掷给太阳”。这诗写于1976年,诗人以这样哲理性诗句表达了对于爱情和自由的渴望,这在当时是有启蒙作用的,而对于作者,我想正好表达了他的体验。
  《波浪》表明诗人很会体验,他说波浪是大自然有形的呼吸,还说如果没有波浪,就会感到单调和寂寞,甚至于说波浪“照耀白帆”,这是一个很好的描写和感觉。这首诗的技巧还表现在:从第二人称转到第一人称,读者于是发现,波浪原来就是诗人的心,原来诗人羡慕波浪的性子。在这一本诗集中,就这一首写于60年代,写于1962年,因而就能从中了解诗人60年代的心态。
  《珍珠》的构思是新颖的,独创的。通常是赞扬珍珠的美丽和纯洁,而在这里诗人说珍珠的孕育是渊源自见的创伤,是痛苦的结晶,是海之泪。这是很可以给人启示的,大凡美好的东西,都是痛苦的结晶。我们设想,蔡其矫的诗读起来很美,恐怕也可以说是痛苦的结晶吧?《悲伤》这样的诗里,有诗人很深的体验,也有很深的思考。诗人说悲伤它来势凶猛,但终于会被自己克服,尤其是诗人说不能被悲伤压倒,而要让悲伤洗亮眼睛,要用微笑来面对悲伤,甚至要鄙视悲伤,这些诗句是很能振奋人的。可以想见,诗人恐怕曾经经历过太多的悲伤,但终于以悲伤中走出来,获得了理性。这样的诗里所包含的人生经验和人生哲理是有分量有深度的。
  《双桅船》一首是以想象和比喻取胜。做诗很要紧的一条是独创,是有独特的想象,有人甚至把诗创作归结为运用与更新比喻。在传统的比喻里,落帆大都带有一些落潮、惆怅、消沉的意味,而在蔡其矫这首咏落帆的诗里,“像落下两片饥渴的赐唇/紧贴着大海波动的胸膛”,完全是一派陶醉的爱的氛围。用这样的描写来比喻“船对海的爱”,是既大胆又新鲜的。从这本诗集里几首吟咏大海的诗,可以看到蔡其矫诗创作的嬗变。
  蔡其矫在50年代的诗,有不少是写海的。东海,南海,海的涛声,海岛上的悬崖,海上的飓风。写在大海上巡行,在海边瞭望的保卫海的水兵,写渔家女儿,写灯塔管理员,诗人“用热情的诗句歌颂海上卫士和海上建设者”,到了七八十年代,从这本诗集的几首诗如《双桅船》、《珍珠》、《夜行》等看,社会层面的明显描绘减少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体验加深了。这种情况,正如诗人在《诗》里所写:“探索人心已成为诗的生命/也许曾经找到可又失落。/青烟和灰烬,/都是火的兄弟”。蔡其矫的诗在新时期之所以焕发活力,探索精神是重要原因之一。
回目录
回首页